说到先秦时期的秦国君主,我们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名字金牛王,比如西周末期,秦非子建立了秦国;春秋时期,秦襄公使秦国从附庸小国逐渐崛起;秦穆公更是打下了广阔的土地,将秦国变成春秋四大强国之一;而秦孝公则通过变法大力增强了国力;到了秦惠文王时期,秦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展,最终秦王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,创立了强大的秦朝。
从秦非子公元前905年开始建立秦国算起,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统天下,秦国历时685年,共有36位君主。在这些君主中,执政时间最长的为秦昭襄王,他在位长达56年;其次是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,他在位50年。
但最令人关注的,莫过于秦昭襄王的次子——秦孝文王嬴柱。他在位时间极其短暂,只有短短三天!这一时间甚至比他的祖父秦武王因意外去世时的四年还要短。秦孝文王的短命,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。
展开剩余68%不过,需要澄清的是,秦孝文王并不是在父亲秦昭襄王去世后的三天内去世的,而是经过一年的守孝期后,才正式即位。秦昭襄王去世于公元前251年秋,秦孝文王继位时并没有立刻登基金牛王,而是遵循古礼,守丧了一整年。直到公元前250年,他才正式举行即位仪式。
此外,秦国采用的“颛顼历”,每年十月为岁首,而秦昭襄王去世的秋季恰好在“颛顼历”的十月初一之后,导致秦孝文王错过了即位的最佳时机。即位仪式是在守孝期满后,公元前250年十月举行,但他仅在三天后即去世。
虽说守孝期间,秦孝文王虽然名义上是秦王,但实际执行政务的却是安国君嬴柱。史料记载中,他的正式即位时间为“十月己亥”,即位三天后,便于“辛丑日”去世。这样算来,秦孝文王的正式在位时间仅为三天,但若包括守孝期,他的实际在位时间大约为11个月。
那么,为何秦孝文王的在位如此短暂?其中有两个原因。首先,他的父亲秦昭襄王去世时,秦孝文王已年过五十。考虑到先秦时期人均寿命较低,五十岁已经是高龄,因此即使生活条件优越,寿命依然较短。
另一方面,秦孝文王一度陷入漫长的等待中,父亲长寿的期盼压力,使得他内心压抑,或许影响了健康。按照史料,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,秦孝文王作为太子,内心或多或少会感受到来自王位继承的压力。再加上自己早年的健康状态,可能让他的寿命比预期更短。
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秦孝文王在等了十几年才终于继位,或许在兴奋和压力的交织下,过度的情绪波动也对他的健康造成了影响。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确凿证据,毕竟五十多岁的年龄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。
如果秦孝文王的父亲没有过于长寿,或者他的哥哥没有在魏国去世,或许嬴柱的命运会有所不同。无论如何,秦孝文王的短暂一生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极具遗憾的篇章。
——文/历史紫陌阁
感谢阅读,欢迎点赞、评论、关注。
发布于:天津市沪深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